1993年7月15日,在上海虹桥机场国际到达大厅的出口处,一位老太太正心急如焚地望着涌出的人流,好像在找什么人。
矮小的她,有一头乌黑的短发,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,让她在人群中略显突出。
这位66岁的老太太就是邵玉华。
她在等待的人就是她失散45年的丈夫董万华。
董万华比邵玉华大一岁,是台湾老兵,当年因为历史原因被迫离开大陆,和妻子分离。
一见到董万华,邵玉华就不禁倚着他的肩头,开始抽泣起来。
这一声声的抽泣让董万华也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。
他一边安慰邵玉华,一边抹着泪水:“我就是亏欠你们母子的,尤其是没有做到我做父亲的责任,我会慢慢补偿给你们”。
站在一旁的儿子水生也抱着父母,喜极而泣。
董万华从台湾回来的目的很明确,那就是要和自己的发妻邵玉华复婚;而邵玉华也一直坚定地等待董万华的归来,要与他再续前缘。
那么两人究竟是如何在一起,又是如何分开的?他们重逢后又是如何复婚的呢?这还要从1947年说起。
结发夫妻,天各一方
邵玉华是江苏人,出生在当地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。
董万华的老家则在广东,他很小的时候,父母就去世了,只能在孤儿院里生活。长大后,就加入了国军,随着部队辗转南北,四海为家。
1947年,国民党陆军第四军第四师驻扎在江苏省新化县县城。
21岁的董万华作为国民党文书,也随军来到这里。邵玉华的家正好在驻地附近。
董万话英俊潇洒,文化高,邵玉华美丽动人,待人体贴,正值大好年华的两人就此相识、相恋,很快,两人就成为了结发夫妻。
1948年7月,他们的儿子出生,取名“水生”。
但好景不长,仅仅两个月后,董万华就随国民党的部队撤走。他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再回来,谁知,一别就是45年。
家里没有了丈夫,邵玉华只好带着孩子回娘家生活,但家中经济条件也不好,邵玉华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,就又带着儿子到上海给别人做保姆,过着拮据的日子。
董万华临走前,不忘叮嘱妻子:“玉华,一定要让孩子读书!”而邵玉华也将这句话记在心里。
但一个单亲母亲,又要维持生活又要送孩子上学,何其艰难。邵玉华只好改嫁。
1955年,邵玉华经人介绍,与苏州河上的船夫张燕生相识并结婚。
那年,张燕生的妻子也离世了,带着两个孩子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。他一个人难以照顾好家庭,就想着找一个妻子一起生活。
邵玉华与张燕生结婚的时候还很年轻,但张燕生比她大18岁。
一些街坊邻居时不时嘲笑邵玉华:“你这人真是的,年纪轻轻,怎么嫁个老头子?”
她很委屈:“我有什么办法?我从小就没有父亲,我母亲没有工作,你说我怎么办,我领着孩子又能到什么地方……”60多岁的邵玉华说起这些心酸的经历,还是忍不住抹眼泪。
但即使是这样,邵玉华也从未放弃等董万华回来;张燕生也答应邵玉华,等她老了,不会干涉她的选择。
邵玉华对自己与张燕生的婚姻,看得很清楚:“我和他这段婚姻不是什么感情,这就是混日子,不是什么感情不感情的。就是在一起混混日子,有什么意思……”
和她当了30多年邻居的朋友也说:“她和张燕生之间,谈不上感情,就是尽一点义务。她说他抚养我孩子的,我应该照顾他,就是这么回事,但是她心底里总是想着老董。”
董万华一回来,邵玉华就果断要跟他复婚。
也有邻居怀疑她就是为了钱,才想着和董万华去台湾。
其实不然。
董万华觉得自己亏欠邵玉华太多,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,都想补偿她。
因此他一回到大陆,就拿出500美金给邵玉华。但董万华并非大家所想得那样很富有,他的养老金还没有发下来,生活并不宽裕。
相反,邵玉华不仅有劳保金,还有儿女给的生活费,所以生活得比较轻松。
她听说董万华生活比较难,就说:“你把这些钱带回去,你到明年才能拿到退休津贴,你还要生活。”
可见,她并非为了钱才和董万华复婚,正如她所说的:“我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在,这是我的希望”。
重逢后,当别人问起董万华为什么看中邵玉华时,他回答:“年轻的时候,我们情投意合啊,就是这样子。”这个回答简单又真诚。
“他人温和,才气有一些,他的文化也很高。他喜欢唱歌,他还教我唱歌。”邵玉华回忆起年轻时的董万华这样说道,“唱那支‘香槟酒,满场飞’。”
董万华也立即附和她,高兴得唱了起来:“香槟酒,满场飞……”阔别四十五年,两人仍默契十足。
邵玉华又说:“他做的什么事,说的什么话,我都还记得。”
艰难的复婚之路
董万华回来了,邵玉华终于可以和日思夜想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了。
但想要和董万华复婚,她就必须先与张燕生离婚。
于是,董万华来到邵玉华在上海的家中,问她现在的丈夫张燕生,是否同意与邵玉华离婚。想法很好,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。
要知道,想让一个丈夫放弃与自己一起生活近40年的妻子,是很难的。
但没想到,张燕生并未阻拦邵玉华,而是大度地同意与妻子离婚。
当被问到是否难过时,他坦然地说:“难过有什么办法?”
他很明白:“我不让她走,她就对我不满,就算是她呆在这里,平常也要吵吵闹闹的。”
张燕生这关是过了,现在就要办理离婚手续了。
由于张燕生和邵玉华结婚的时候没有办理相关手续,要想离婚,就要先把当年结婚的手续补上。
张燕生
很快,邵玉华就满心期待地来到浦东新区管委会的婚姻登记处办理手续。但等两人的结婚手续补完之后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
两人要协议离婚,就必须解决住房问题。
工作人员告诉邵玉华,他们的情况不能离婚。
“住房是一人一半的呀,讲好了。”邵玉华在柜台前急切地说。
“一人一半不行的,这个房子是分配给你的公房,你一共只有一室一户,房管部门肯定不同意你分开来。”
邵玉华更急了:“不分开来!我们暂时住一起,马上就走!”
但是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了,邵玉华的情况达不到离婚的要求,只能想办法把张燕生迁到子女的家里,等房子和户口弄好了,再迁回来。
但如果邵玉华和张燕生住在一间房子里,就无法受理他们的离婚。
由于涉及子女的财产分割,邵玉华的儿女也跳出来,一改之前支持她离婚的态度,开始反对她离婚。
即使是这样,她还是坚持离婚。
正如她所说:“以后就是我死了,也不会葬孤坟。我不会跟他(张燕生)在一起。这一世的青春没有了,等下一世。人的愿望就是这样的。对吗?”
邵玉华尝试了多种方法后,也没把离婚办下来,为此她伤心不已,感到无比苦恼。
此时,董万华留在大陆的时间也不多了。
他原本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,因为离婚一直办不下来,又多申请了一个月的假期。
但住房问题谈不妥,婚就没办法离。时间一到,董万华又只好返回台湾。
邵玉华到机场送别董万华,泪眼婆娑:“45年到了,又要拆开了。”
董万华这个老兵也没忍住眼泪,一边哭一边安慰自己的发妻:“将来我们两岸通航,我很快就回来了嘛,只要一两个小时。”
就这样,她倚靠在候机厅入口的玻璃门,依依不舍地目送董万华离开,一如45年前送别丈夫离开。
而董万华也是一步三回头,明明不舍,却要对邵玉华摆摆手,叫她回去。
终成眷属
1995年,两人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在上海如愿复婚。
其中多少波折和辛酸,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。自此以后,邵玉华在台湾和上海两地来回居住。
图源影视
两位老人主要的生活来源是董万华每月领到的养老金,折合成人民币有4000元。
往返大陆和台湾两地的机票很贵,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但邵玉华想家,董万华就陪她回大陆探亲。
因为他从小就是孤儿,没有老家,所以就把邵玉华的家当成自己的家。
在台湾,夫妻二人和董万华的儿女一起,生活在台北高雄一间四房一厅的屋子里。
房子很宽敞,儿女也很孝顺,两个老人互相搀扶、出入家门,生活得很幸福。
77岁的董万华比起10年前衰老了许多,但她谈起和结发妻子的婚姻,还是神采奕奕,很自豪:“现在很好,这几年都是希望她来照顾我,生活起居都是她来服侍我,岁月也是不饶人,我们那个时候还是黑头发,现在已经变白头发了。眼睛也看不清了,以前不用戴眼镜,现在都要戴眼镜了。”
邵玉华的神采也不及当年,但她一如既往地果断、清醒、自信,谈起她自己对两人未来生活的想法时,她说:“现在我还不想,但假如以后有机会,我想把他带到大陆去。以后我一定要把他带走,不许他葬到军家的墓地。我说这一世你当兵的,来世你不要当兵。当兵一去几十年,不是当兵的话你不是在大陆吗?我把你带到大陆,一起去买个墓地,葬在一块儿。”
董万华与邵玉华
但生活并不是完美的,唯一的瑕疵,大概就是儿女了。董万华在台湾的儿女很孝顺,但邵玉华在上海的儿女却不然。
他们在大陆的儿子不孝顺对老夫妻,邵玉华也干脆不认这个儿子。
此外,她和大女儿也不来往了,因为这个女儿只是向她要钱。这让这两个年迈的老人感到很心寒。
不过,邵玉华的二女儿和二女婿倒是很体贴父母,每次他们回上海探亲,都住二女儿家。
董万华笑着说:“我二女婿每天都帮我洗澡。上海人说"打浴"。女婿每天帮我打浴。”
两人难得重逢,再加上这些年共同生活,早已难舍难分。
邵玉华对董万华说:“我们死都要死在一起。我们不同生,也要同死。”
但邵玉华依然想落叶归根,死也要是在上海。
别人问董万华:她想死在上海,那你呢?
7月11日起,转融券业务正式暂停。暂停后的两个交易日,市场信心和情绪明显改善。7月11日,上证指数上涨1.06%。7月12日,上证指数上涨0.03%。
董万华的态度和妻子一样坚定:“她要死在上海,我也要跟着她。”
正如董万华自己说的,以前的遗憾是历史造成的。
是的,那45年的空白已无法填补,但他和邵玉华都没有那么多顾虑,而是抓紧时间,享受晚年的二人世界。
“我想看见祖国统一”
生活平淡而美好,但两位老人还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看见海峡两岸实现统一。
他们年轻时因为战火而被迫分离,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,如今虽重新在一起,却又远离故乡。
2007年,夫妻二人回上海探亲时,董万华和邵玉华的二女儿起了争执。
因为二女儿想将母亲留在上海,但董万华不愿意。
他问邵玉华:“你愿不愿意留在上海?”
邵玉华果断回答:“你不能行动吗,你非要人照顾嘛,你不要我回去,你一个人回去吗?”
邵玉华和董万华虽如愿复婚,但是这意味着邵玉华和女儿的团圆又难了。
董万华和邵玉华跨越千山万水的艰难重逢,只不过是80年代以来的探亲浪潮中的其中一个案例,他们的故事背后,是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。
战争期间,多少家庭被迫拆散,幸运地,可以像董万华一样,在几十年后得以重返大陆找到亲人;若是不幸运,就是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,也见不到亲人,更不用说那些在孤独中客死他乡的人了。
董万华和邵玉华虽然分别多年,但一有机会便跨越重重阻隔,奔向彼此,他们的心中都保留着对彼此的眷恋。
正如大陆和台湾一样,纵使隔着一道长长的海峡,但大陆和台湾两岸的百姓,始终盼望着两岸早日实现统一,祖国统一的步伐也未曾停下。因为我们的身体里都流着一样的血。
待到两岸统一之时可靠的炒股配资网站,像董万华和邵玉华这样的家庭,就不必受分离之苦了。